-->

Type something and hit enter

Pages

Singapore Investment


On
CCMDBIO (7148) - 馬化學藥業‧鞏固國內擴大海外


併購母公司6項藥劑資產
  • 李奧納阿里夫:併購藥業資產互補性強,是拉動盈利與賺益關鍵。(圖:星洲日報)

馬化學藥業(CCMDBIO,7148,主板消費品組)預定第三季完成以約2億4千500萬令吉,併購母公司馬化學(CCM,2879,主板工業產品組)旗下6項藥劑資產的計劃,並在擴大產能與改善效益後,放眼2020年崛起為大馬最大銷量藥劑生產商,出口市場則由目前的10%擴展到約20%。

Concerto和Home Tree連奪最佳豪華公寓與別墅大獎,打造更適合大馬家庭的住在。

該集團首席執行員李奧納阿里夫指出,這項併購行動預計最快6至12個月可展現協作效應,配合專攻更大出口市場,4至5年可大大改善盈利。

他預計,第三季藥劑業務整合後的營業額達3億2千萬,其中馬化學藥業佔1億7千200萬令吉。

他接受訪問時形容,這項併購藥劑資產行動恰逢其時,因目前馬化學藥業生產設施使用率接近80至82%,而受併購的藥劑資產產能只達30到35%,這項行動也形成互補與更大協作利益。

他強調,這項併購的協作性強,整合後的藥劑業在政府藥劑佔40至45%,出口佔10%,餘者供應私人界。

目前,馬化學藥業在政府藥劑份額達55%左右、10%出口,其餘為私人界;馬化學的出口同樣達10%,政府份額達20%,但強於私人界,份額達70%左右,尤其在成藥(OTC)部份,協作效應強可為兩公司股東創造價值。

“併購可擴大產能和增強營運靈活性,不僅迎合非專利藥劑的不斷增長需求,也能擷取更大國內外市場。”

他說,馬化學藥業賺益將保健全,因很多業務為利基性,如生物治療(Biotheraphy)與生物製劑,特別是紅血球生成素(EPO)和胰島素等。

他預測這些產品可於2017至2018年,使營業額增長至逾3億令吉。

總之,併購的是土地與廠房,而Innovax則在格林瑪麗的研發設施,為馬化學藥業與馬化學負責研發工作,也外包印度進行藥劑開發。

該公司第三季也將發售1億3千948萬新股,以籌措約1億9千527萬令吉;其中1億4千萬令吉用以償還銀行貸款,5千147萬作為巴生廠房擴展,380萬作為企業活動開銷。

他說,併購馬化學萬宜之資產後,可增進產能迎合國內乃至區域之藥業需求,這也符合公司增產和為其汰舊廠房提供靈活度。

他強調,政府藥劑雖然重要,不過馬化學藥業也同樣重視私人界,特別是普通科執業醫生,最重要是要確保“藥醫分家”後,也能做到私人界這區塊的藥劑供應。

他說,一旦完成收購與展開資本開銷計劃,也會開拓澳洲與沙地阿拉伯的出口市場。

探討併購菲印資產

馬化學藥業目前出口至東盟、北非與中東區域的27國;目前在新加坡業務有利可圖,馬化學國際擁有菲律賓業務,菲律賓是已開放市場,可進口非專利藥劑。

他直言會探討併購菲律賓與印尼資產,先在當地設辦事處,以非常謹慎態度探討併購當地藥劑資產。

他指出,大馬是首要製造基地,不過可利用東盟共同技術劑量(ACTD),長遠探討利用這個機制轉移製造活動至岸外。

他預計併購第三季完成,並可於完成後,由以往的每年推展3至4項藥劑產品,擴展至每年推展6至8種藥品。

他謹慎樂觀看待藥劑業的成長,非專利藥品預料每年以6%至8%成長,主要是人們更注重保健、高齡化社會等。

誓成生物治療一哥

馬化學藥業中期投資於既定目標,即成為生物治療(Biotheraphy)的首屈一指大馬業者。

這是一個超過3億令吉的市場,目前仍無國內業者,馬化學藥業已在大馬投資首個生物注射劑罐裝設施(Biological Fill&Finish),並擴展貯藏設施處理冷鏈產品,將持續投資以達致目標。

“長遠來說,將開發更龐大的東盟市場,大馬市場規模畢竟有限,這可能透過翻新設施攻打出口市場,或者潛在進行區域併購。”

展現最大競爭力
成本壓至最低

在闡述大馬藥劑生態時,李奧納阿里夫說,大馬是個開放的藥劑業國家,市場開放後挑戰更為嚴峻。只要你符合註冊規定,不管是中國、印度、印尼的藥劑,都可進入我國市場。

“我們的策略是要把成本抑至最低,展現最大競爭力。其次是開發利基產品,這也是這幾年盈利可持續主因。”

他說,2013至2014年營業額增長很快,這使生產設施構成壓力,若從零設立新生產設施可能緩不濟急,要到2019年才成事;有了這項併購後,只有35%至40%產能的馬化學萬宜廠房,便可即時為馬化學藥業用於擴大生產。

除此,與韓國臨床試驗用於治療腎臟病黎的生物治療,乃至與印度合作的治療以後將置於萬宜廠的同一屋簷下,這是未來基本佈局。

馬化學藥業3至4年前,在巴生建立了貨倉,由於業務增長迅速,貨倉已不敷應用,萬宜則有3英畝地的貨倉空間,只在萬宜廠隔鄰。

“基於法規嚴謹,若把藥劑儲存於外邊,具有安全性問題,萬宜的貨倉正好補足這方面需求。”

他指出,併購除顯現上述惠益,還持有馬化學旗下藥劑業務的4主要品牌,這些成藥(OTC)包括Champs、Proviton、Flavettes等。這個區塊的年銷售達6千500萬令吉。

談到馬化學旗下Upha與菲律賓業務的虧損,他說,這需確保藥業小股東與利益受捍衛,且是公平的交易與願買願賣者,兩方的利益都需獲得照顧。

談到受併購資產的估值,他說,有關估值純粹以資產作為估值,其次是有關組合是互補性的。

簡而言之,他說,這次收購資產包括3英畝土地與廠房,也獲格林瑪麗研發設施,和很多藥劑品牌及註冊的藥品。

併購後之佈局

李奧納阿里夫指出,3至4年前在巴生藥業廠房投資甚巨,大約每年2千萬左右,基於廠房已久,能擴展的長遠幅度畢竟有限。未來,每年將斥資資本開銷2千萬至3千萬令吉。

巴生廠房的確無法建立迎合全球標準的製造設施,因此,過去5年所購器材,將陸續轉移至萬宜新廠。

巴生廠房有兩部份,其一是已用80%至90%產能,另一產能用上60%,因此擴展的產能將是在頭一部份,料於2016年第二與笫三季擴展。目前巴生產能是每年10億藥丸,以24小時運作計。

他指出,萬宜有大規模生產設施,而巴生的藥業設施則是小型的;因此從效益角度看,萬宜廠的規模效益顯著,然而缺點是無註冊,而巴生廠生產規模趨小,但有很多藥物的註冊,因此互補性強。

“一旦巴生已屆滿之產能欲改建,其構思是採納小型製造模式,即能符合各種不同國家註冊,而產量也沒有萬宜那麼大,基本是用以驅動出口業務。”

他說,基於大馬法規限制,如果藥劑業不是在同一實體生產,從不同廠房轉移生產,以往需要18至24個月的法規鑑定與檢驗;一旦完成上述併購後,就縮短至6個月,因為兩個實體的製造結構已趨統一。

“另外,所有巴生製造資產,都能提昇至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USFDA)的藥業審核,因此更會放眼區域爭取更大市佔。”

他預計在整合藥劑業後,私人界藥劑份額會有高成長;已鑑定3至4產品,以在萬宜新廠生產。

他說,馬化學藥業的賺益策略,則是把製造移至萬宜,這樣可改善賺益,同時也釋放巴生更大產能,用於生產不同國家的藥劑產品。

他預期在上述併購後,基於更有效益和規模,將會改善賺益。打個比方指出,在巴生廠房的藥劑製造96%至97%回酬,而在萬宜則可達99%。

他直言,併購萬宜資產後,可利用萬宜的最大產能增加盈利;然而,要如何加強產能,也成為最大的挑戰,與領導隊伍不時在探討中。

“在收購完成後,最短6個月內,可把巴生局部製藥業務轉移至萬宜。”

他披露正與馬方積極討論一至兩項項目,以承包製造的名義,或者進口替代增加產能。

出口市場方面,其產品主要是滲透進新加坡政府的藥劑,菲律賓主要還是滲透在私人界的藥劑鏈,未進入政府區塊。

1月9日升任集團董事經理,加入公司團隊21年的李奧納阿里夫打趣表示:“從現在起,半夜會驚醒的縈繞心際問題,將是如何填補萬宜廠的產能,希望12至24個月將有更穩定的製造業務。”

藥劑業重視研發

李奧納阿里夫說,藥劑業由概念至良好點子,這可能需要5年時間才可轉化為正面現金流,這主要是囿於其開發時間和規定所限。

“在這樣的情況下,保住高效隊伍將確保藥劑業長遠成功,公司幸運的有一個穩定的領導,而且並肩合作達致多項策略。總體而言,公司的3年員工流動率低於同儕。”

“我始終篤信,每個員工都可為公司成功作出貢獻,因此在公司內培養團隊、共享願景,將可向一致的願景前進。”

除此,職場內尤應設立良好生態系統,讓員工獲公平機會、依各自能力邁向成功。

他形容,研發為藥劑業公司的“源頭活血”,基於藥劑新產品的醞釀期長及涉成本,研發是引領藥劑業未來成功的明燈,因而公司從營業額3%撥作研發用途。

“儘管是非專利藥物製造商,用作開發(development)居多,而不是原創性的研究(research)。”

“公司的挑戰是如何平衡產品組合,既照顧到衛生部需求甚殷的著名藥物,也迎合私人保健業的需求,願意看到過去5年推展的產品群,貢獻營業額的至少15%至20%。”

人力資本超級重要,這也是公司很專注的重點。基於藥劑業孕育期之考量,高表現隊伍非常重要。

“為保有領導隊伍,須提供足夠升職機會予實幹的具天份者。他們是公司的未來,須製造機會讓現有組合有成長契機,且給予培訓和經名師指導,以期未來負起更吃重責任。”

他強調,讓員工放眼全球發展,這樣才能讓職員深識與掌握未來的長遠契機,屆時交棒予新領導層;對現有領導隊伍而言,最大成就莫過於把強盛公司,交由賢能者接棒。

一半營收來自政府機構

李奧納阿里夫說,大馬政府是非專利藥最大消費者,非專利藥廉宜過原創產品,這讓大馬政府極大機會管控醫療成本。

“實際上,大馬政府已從“專利懸崖”(patent cliff)節省大筆款項。過去3至4年,輕易的節省1億令吉。”

他說,私人保健保險在馬發展迅速,保險業在私人醫療業朝向有素質非專利藥品,只是時間問題。

馬化學藥業一半營收由政府機構貢獻,餘者為私人界與出口銷售。相信這種產品組合有利於抗衡政府政策變迭的風險,公司也透過Lean Six Sigma措施管控成本,但不忘確保法規受遵守。

“保健的通膨是生命必須面對的事實,其中一項挑戰是幾乎所有藥劑業所用原料與器材,皆靠進口而有匯率波動風險,最近馬幣走疲,公司便以出口作為自然護盤。”

為進一步管控保健成本,所有正在開發的產品,皆有一個中心價(Price Point),既照顧公司的合理回酬,也確保客戶的價值。

擴大股票流通

李奧納阿里夫說,這次活動也擴大資產基礎,使流通市場的股隻更多,改善市場流通性,不會因小量持股變動而股價波動!

目前市場流通只有27%,上述活動後雖然流通率一樣,不過基於股本擴大,市場上所流通的股更多。目前流通的很多為組合持股,個人持股者只有15%。

他說,在以折價發新股後,有些股東可能會保留持股,而一些股東可能會在市場上售股,在市場上創造更多流通股隻。

他指出,這次收購藥劑資產交易並沒有即時進賬獲益,重點是可以快速擴展產能,並從這個基礎上,可在3至4年讓公司獲益與進賬,因此是較長遠的佈局。

“儘管如此,股東可從股息角度獲益,藥業每年派發74%至76%盈利股息,若沒有重大資本投資時,則會派出超出此百分比派息,平均派息為75%。”

他強調,未來將儘量以同樣款額派息,不過在百分比方面可能有些稀釋。

“回顧過往5年紀錄,皆能履行承諾回饋股東,希望股東繼續對管理層保持信心。”

外匯優勢非長久

李奧納阿里夫說,所有出口以美元計,若美元強勢不再,會有自然護盤;原料以美元計,皆來自中國.印度、歐洲等國。

談到政府訂單,他說,儘管這方面很穩定,不過競標的合約通常兩三年,因而價格的訂定很重要。

他強調,已整合後,出口將可由10%增長至20%(2020至2021年),這是可以達致的。

他也說:“藥業組合的平衡很重要,這可分化不少風險,而且在每個區塊都有市佔。”

談到市場,他說汶萊、新加坡與菲律賓都非常開放,在美元銷售方面,我國比較具競爭性;當然,若以美元銷售,買家也慣常要折價。(星洲日報/投資致富‧直擊CEO‧文:張啟華)

http://biz.sinchew.com.my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