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ype something and hit enter

Pages

Singapore Investment


On



那是將近30年前的事了,1979年美國學者傅高義寫的《Japan as Number One: Lessons for America》,在這個時候已經翻譯成了日文,銷量比美國好多了。不知道買書的人看沒看,但買上一本能讓人心裡踏實。30年前,大丸、東急、八佰伴、三越還在香港。日本的泡沫經濟在上個世紀80年代後半期漸漸進入佳境,經濟形勢一片大好。買了房的人,其資產評估價值已經不是一年一年,幾乎是月月都能往上提一提。
買了股票的人,能想像荷包一天厚了多少。日本進入到了永遠增長的階段。不論成立什麼企業,都能找到工作機會;不論是否上學,都能揾好多錢。
日本實在太美好了,香港也差不多。到處是商業機會,所有創業的人都獲得了大大小小的成功,但那時名校畢業後進入一家大企業工作,待遇好,收入高,名校畢業的人很少有去創業的。

一個人「膽」的大小與經濟發展速度有關
「膽」,就是「雄心」或「野心」,與同時代的經濟發展、社會變化速度有關。和你的JJ無關。1993年以後,日本經濟開始由盛入衰,《日經新聞》把那以後的時間,開始是稱之為「失落的十年」,進入2000年以後又改稱「失落的二十年」,估計再過幾年就會稱之為「失落的三十年」了。30年前的日本和現在完全不一樣,香港也差不多。
還有一點,目前日本的年輕人,只有20%擁有Passport,連國門也不想出,日本的年輕人,看電視沒有興趣,報紙是從不看的。
「膽」「心」,不論是對外部的好奇心,獲取經濟上的成功的野心,這些年輕人與他們的叔父輩已經很不一樣。現在的孩子出來創業的少之又少。是這個國家保守,年輕人缺乏了創業精神?似乎不全是。一個國家在經濟長期失落後,沒有了市場,眼看著創業的人一個個撞上了牆,即便有再好的機會,人們也不會冒然去創業,年輕人同樣不願意冒險。

我們在中國打拼事業超過20年,很多人看中國,不是黑,就是白;不是好,就是壞;中國有99個缺點,但有一個別人沒有的優點,那就是天天都在進步,而且進步神速。香港這破島,卻天天都在退步,。
我們做對了一個很重要的判斷,就是過去10年、20年、30年 Long China20年前很多人真的不那麼看好中國,有各種擔憂,但是從最近二十年來看,凡是成功地做出很大事業的企業家,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詞叫 Long China
第二,我們總是懷有一顆好奇心。不管當初是行走中環、Silicon、中關村、還是後來創業、我們做投資,都保持著好奇心,覺得做這些事本身很有意思:會想為什麼這麼多公司能成功?原因是什麼?在這個過程中我很enjoy,也一直都在學習。

當你在市場上工作5年、10年以後,很多東西你可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但世界恰恰不能想當然。像我們年紀的人,今天必須還要有很強的好奇心去瞭解嶄新的東西,否則就會被時代拋棄。
現在很多年輕人夢寐以求的選擇都是「Ivy League + 金融界工作」,在大學裡選擇一個專業比如數學、物理,去成為「專家」這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讓你學會在多種可能性當中,做出理智成功的「大膽」選擇。
人生其實就是不斷的選擇,優秀的高校好的培訓,就是培養你在事件面前做出正確的判斷。有時候在理性的思考之外,必須有那麼一點衝動,一點激情,承擔一定的風險,這時的判斷標準就來自於你的第六感。
我們沒有選擇。我們只能逼著自己不斷思考,三年、五年、十年以後的行業發展會怎麼樣。有可能做不出特別完美的判斷,就嘗試做一個判斷,然後在這個行業裡做一步到兩步的嘗試,即使資料不那麼充分,你要有自己的判斷,這是風險投資人必須有的能力,是我們每天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
今天創業創新的總體趨勢,對產生優秀的企業是非常有利的。今天的創業生態非常好,很多年輕人都有創業願望,海歸回國創業也已經成為趨勢,當然也有一些挑戰,比如互聯網巨頭公司已經山頭林立。但不要光看今天的產品,還要看下一個技術平臺,5年前大家關注的是移動互聯網的平臺,10年前是PC互聯網帶來的機遇,而未來,下一個資訊科技的平臺是人工智慧?還是ARVR、電商?沿著這個思路,或許就能揣摩出新的投資重點。


下面右邊這個年輕人,是香港新一代的創業領軍人物Eric(雖然他已經當爸爸) ,各位要關注一下 (https://www.boutir.com)。Eric左面這個年輕人,一表人才,才否介紹比我?我地最近請Intern



http://oldjimpacific.blogspot.my/2017/01/30.htm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