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ype something and hit enter

Pages

Singapore Investment


On

上个周末,笔者在八打灵市SS3 区遇到一位健谈的老太太在屋外剪草,就跟她聊上了几句。

她说她在那儿已住上了35年,间中也有谈到现在市价值250万令吉的独立式屋,是她当初以15万令吉的二手价买进的。

跟老太太道别后,我心里估算了一下,从15万令到250万令吉,过去35年,这独立式屋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是多少呢?答案是8.4%。



8.4%,不算是很惊人的一个数据。但是因为时间够长,转了几转,就变成现在的百万百万声了。

不知是巧合与否,刚巧自己也在读着本土唯一的封闭式基金——资本投资(ICAP)的年报。

在年报里,笔者有注意到前30名股东名单上,有一个名叫Henry Smith Charity 的慈善基金。因为笔者就职的公司也是属于半个慈善机构,所以,就好奇想要知道为何这个属于远在英国的Henry Smith 慈善基金,会来到马来西亚投资?

这一看不得了,这个基金成立于1628年,距今已有390年的历史了!根据2017年的年报,这个基金的资产于2017年正式跨过10亿英镑(约54亿令吉)。

在其网站里,根据历史背景的介绍,这10亿英镑的资产主要是受益于Henry Smith对于土地的价值的了解和其后来基金受讬人的眼光。


伯克夏的双生子芒格(左)与巴菲特,是多数人所熟悉的。

别盲目买卖

基金里其中一项最大的资产,主要来自1640年时花了2000英镑(约1万800令吉)买下现在伦敦市中心的肯辛顿区,也就是着名的海德公园与英皇室肯辛顿宫附近的园地所贡献的。

如果用复合年增长率来算,这现在的10亿英镑是当初的2000英镑,以3.5%一年的增长而来而已!

近期的全球股市兵败如山倒,连续的低迷,导致报章、网站所报道与分享的新闻与文章,多为“负面”取向。有者进而延伸出即将来临的每十年一次的魔咒预测。

笔者对预测不太在行,只知道股市没有永远的牛市,当然也没有永远的熊市。

笔者自身也了解到此类预测,对投资的决策起着扰乱作用多过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安抚自己的情绪比盲目的在市场上杀进杀出,急着找出路来的更实际。

变富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伯克夏的双生子巴菲特与芒格,是多数人所熟悉的。然而,很多人都不晓得,在40年前,还有多一人,叫理克 (Rick Guerin)。

理克也是少数巴菲特在其著名的Graham and Doddsville 曾提到过的超级投资者。

在巴菲特的自传里,有提到从前他们三人常常一起做投资决策,包括了早期的Blue Stamp 与See’s Candy。

但是,理克现在已不太被人们所记得了。

巴菲特回忆到说,芒格与他很早就清楚知道他们以后将会变得非常之富有。

然而,他们却从来都不急着变富有,因为他们坚信变得非常富有,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巴菲特说理克其实跟他与芒格一样的精明于投资,但是,可惜他却很急着要变富有。原来1974年的经济萧条令借贷过度的理克,被迫以40美元(约164令吉)的低价,将伯克夏的股权卖给巴菲特。

为了财务自由,为了提早退休,大家都喜欢在股市里希望可以找到达成梦想的目标。尤其是财务自由这四个字,让多少投资英雄好汉翻了跟头。

身为投资者的我们,不需要太急冒险,也没有必要犯不必要的险。要认真的想想,如何将时间变成我们的好朋友。

也要了解到,很多时候伟大的投资结果,通常只是一个正确的决定,而不是通过频密或市场情绪来主导的。

http://www.enanyang.my/news/20181025/%E5%A4%8D%E5%88%A9%E7%9A%84%E6%83%8A%E4%BA%BA%E5%8A%9B%E9%87%8F%E9%BB%84%E4%BA%91%E6%B5%A9/?fbclid=IwAR2nzN5K47NVzlWv6qrsJW07OMu4Hvu1FJ8Rr1Gg3TWJQqeMgHwqf0nNtVs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