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ype something and hit enter

Pages

Singapore Investment


On


思考一個問題:創業真的很危險嗎?

之前看到一則網路文章,
上面提到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提供了一個數據,
說創業一年內就倒閉的機率高達90%,
而存活下來的10%中,又有90%會在五年內倒閉。

當然這數字並不是真實的狀況,
但假設這個數字正確,
換句話說,
每年新成立的公司有99%在創業5年後會倒閉,只有1%存活。

這數字說明創業真的很危險…真的是這樣嗎?

今天市場先生來和你分享2個小故事。


1. 買房的故事:

有個人月收入5萬,他去借2000萬的房貸買房子,
2000萬元房貸,每月要本利攤還需要10萬。

而他除了希望自己能住得好一點,
也樂觀的認為自己應該幾年內會加薪到超過10萬元、房價也可能上漲。

看起來很傻對吧?
但這樣的人並不是個案,有不少人都是如此。

最後他們一年內破產機率就高達90%,
而存活下來的10%中,又有90%會在五年內破產。

最終被迫賣掉房子,價位甚至並不理想,自己依然背上數百萬元的負債。
2. 投資的故事:

有個人對自己的投資操作很有信心,
經過多次測試和實驗,
他認為自己找到了一個有效的操作方法。

於是他重壓部位、借錢投資、放大槓桿。
然後樂觀的認為自己可以很快的就發大財。

這種想法讓人皺眉頭對吧?
但這樣的人並不是個案,有不少人都是如此。

最後他們一年內就破產的機率高達90%,
而存活下來的10%中,又有90%會在五年內破產。

運氣好的血本無歸,運氣不好的背上大額債務。


回到創業的故事

走在街上,會看到許多新成立的店面,
撒了大筆漂亮的裝潢、剛開幕就請了一堆員工,
最後客流不如預期、黯然收場,
同一個地點不到半年就換了新的店面。

這真的只是運氣不好嗎?

在上面兩個故事案例中你會發現,
問題並不是出在不該買房或不該投資。

關鍵是自己選擇量力而為,
還是選擇過度承擔風險?
承擔風險是必要的,前提是必須控制在能承擔的範圍內

    在談風險時,我們談的永遠不是機率,而是可能傷害有多大。

失敗本來也是創業的常態,
如果失敗後還保有能翻身繼續嘗試的能力,
這樣真的算失敗嗎?

有趣的是,
那些存活下來1%的人最後創業成功了、房價漲了、投資賺了,
成功者的案例總是這麼美好,
讓人以為這是需要運氣,或是需要某些成功者特質才辦的到的事,
人們還會想和他們學習,從中希望能得到幫助自己成功的經驗。

這種成功方式的背後
是99%失敗卻再也無法翻身的人

回頭想想,成為這種模式1%的成功者,真的值得羨慕嗎?
成功的關鍵,應該是不斷的承擔合理的風險

在2000年網路泡沫之前,
巴菲特因為完全不投資任何網路相關股票,
因此績效大幅落後市場。

過程中他因為自己的保守,而必須忍受眾人的嘲笑,
甚至為了避開人們,他不能坐電梯必須走安全梯。

當然從結果證明,他選擇自己能承擔的風險而存活了下來,
而其他大多數人則是在網路泡沫後續的崩盤中陣亡。

人們為什麼明知風險可能無法承受,卻依然選擇冒險?

因為冒險賺的快、報酬大到足夠吸引人們冒險。
因為不冒險賺太慢,如同巴菲特在網路泡沫時被人嘲笑一樣。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

創業者有90%在一年內破產,而存活下來的10%,又有90%在五年內破產。

這數字說明創業真的很危險嗎?

這個數據經過查證後並不是真實狀況,而是多年前許多的報導誤傳,
實際上5年後新的企業約有3~4成破產或結束營業,能存活的企業數量是6~7成。

但真正的重要並不是存活機率有多少,
因為機率的大小不代表危險性高低。
我認為,我們不該用存活或破產機率來區別成敗或危險性

有些人承擔了遠超出自己能承擔的風險,
他們如果存活下來,那就只是運氣好,
而其他99%運氣沒這麼好的人結果是再也翻不了身。

而有些人風險控制在能承受的範圍內,
他們當下也許失敗了、甚至失敗機率很高,
但依然可以從頭再來,並且從失敗中汲取經驗。

當有一天成功了,
這種成功其實並不是偶然,而是他們選擇控制風險而得到的結果。


快速總結:

1. 決定危險性的並不是「失敗的機率」,而是「傷害的大小」

2. 無論投資或創業,永遠記得「控制風險」比「得到報酬」還來的重要。

希望這篇分享對你有幫助 

市場先生 2019.05



https://rich01.com/startup-risk-1/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