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早載於史冊的17世紀荷蘭鬱金香狂熱開始、18世紀的南海泡沫、1929年的經濟泡沫、1980年代的日本泡沫經濟、1990年代的亞洲經濟泡沫和網路泡沫,到了21世紀的房地產泡沫化......自古以來,這項循環一次又一次重演,為什麼眼前條列的金融規範,無法馴服人類的潛在個性?為何人類永遠無法從中真正學到教訓?為何金融泡沫總是不斷伴隨著我們,不斷的重演?
究其原因,這是人類的天性使然,因為群居動物的人類有從眾和有著不斷追逐的本能。
泡沫經濟不是真實經濟,而是虛似經濟。它可以在短期內產生虛假的經濟繁榮,但是泡沫的破裂是必然的。泡沫經濟破裂之時就是國民經濟蒙受重大損失之日,而人民群眾、特別是投資(投機)於泡沫經濟的人,則是泡沫經濟破滅所帶來的災難的最後承受者。
雖然人類也會嘗試防止泡沫再度出現,,但其過程相當緩慢。至少在金融資產上,人類「每一代」都會在「自己」的錯誤中重新習得教訓,而非從「先人」的經驗中獲得,因此,同樣的循環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演。
當交易過程為真正的商品時,人類的思考邏輯相對簡單,一般人願意付錢來購買他所需要的東西,如汽車或冰箱,這當中僅關係到個人意願。
不過當這項交易在股票市場上演時,一切問題就會複雜許多,人們除了關注自己的操作意願外,還須考慮並假設別人會怎麼操作,因為這將影響到自身的獲利情形。產生泡沫的原因,總歸來說是因為人類總是相信資產價格會不斷攀升,即使這些人都知道,其商品的基本價值並沒有改變。
https://klse.i3investor.com/blogs/adi/211012.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