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ype something and hit enter

Pages

Singapore Investment


On


阻力是上升之母/麦传球

我们听说过失败是成功的源泉(之母),并理解为什么人们总是这么说。

但是作为股票和其他市场的散户,你是否思考过股价上涨趋势之母是什么呢?

我相信,如果我问你,“你会在价格支撑或阻力位寻找买股的机会?”你会用眼睛看着我,但可能在脑海中会想,“这是个荒谬的问题,当然是在价格的支撑位呀!”

但你可能不想冒犯我,因此,你可能会礼貌地回答:“我会在支撑位找机会买股。”

好吧,从书本理论的角度,我会同意你的答案,也认同你的交易技巧。

但是,街头智慧答案或行动实际上是相反的,特别是对盘中交易而言。

很多人都听说过突破交易(”breakout trading”), 实际上,突破交易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短线交易策略之一。

但是,当你问一个经验丰富的盘中交易者(如果他不喜欢做空或当地股市不允许做空),他可能会说:“不,我几乎不看支撑位的。相反的,我会一直监视股票价格的主要阻力水平,一旦价格从阻力位突破后,我就买入该股。“

什么是突破交易?

“突破”是指价格突破了在先前交易范围之内的价格横向运动。当你要进行突破交易时,你通过阻力位以及趋势线来寻找价格刚突破关键水平的股票。

作为突破交易者,你希望在价格刚突破关键水平时进入交易,并随着价格继续上涨而获利。

一些资深的交易员喜欢用突破交易策略,他们认为,“如果股价突破关键水平,很可能会出现重大的后续上涨走势。”

短期买进有利

但是,对于大多数新手来说,如果将任何交易范围都视为突破机会的话,这将导致他们亏钱的速度比他们想象的要快。

对于盘中或短期交易者来说,买进突破强阻力水平之股是有利的:

1)如果价格突破强劲阻力位,表明买方力量是超过卖方的。因此,股价有很大的可能性会进一步的上涨,特别是该时间段内的交易量是比平均量更大的。

2)如果该被突破的水平是某时间段内(例如,头寸交易者为1 年,盘中交易者为1个月)的一个新高价,这意味着目前的抛售压力不大。因为不会有很多之前被套的人等待当前的价格被推高时,可以以更高的价格止损。

交易模式最顺应趋势

●可以在所有时间范围内以及几乎每个市场上进行交易。

●是最顺应趋势的交易模式,你很快就能知道你的交易是否正确,如果是对的,盈利将会很快就出现。相反的,如果你的交易是错误的,止损就变得容易了,而你也将会以小的数额来止损(此止损价是略低于你的买入价位)。

因为一旦阻力价被突破了(阻力位是横向交易价格区间的的最高位),它在技术上就成为了强大的支撑,因此很难被轻易地跌破。

因此,一旦买后价格没有按预期的上涨而是跌破了旧阻力位,你应该马上止损,因为这是一次虚假的突破。所以, 和其他交易策略相比,突破交易有相对紧密的止损点。

●有获得无限的利润“潜力”, 因为它刚刚脱离了一个主要阻力位(成为一个强大的支撑位),并且离下一个阻力位还远。

●与诸如区间交易(range trading)之类的策略不同,区间交易者在超卖/支撑期买入,在超买/阻力期卖出,潜在的利润因而受交易时段内的价格变动范围限制。

和所有其他类型的交易策略一样,突破交易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风险。

让我用60分钟图的示例显示突破交易和假突破发生的情况。

当市场无方向时,蓝色的长框是窄的价格交易范围, 你还可以看到交易量相对较低( 绿色双头箭头)。

一旦横向交易区间被打破,绿色圆圈便是好的入场点。此时价格突破关键水平, 价格迅速上涨。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绿色箭头。所有指标均显示假突破点,尝试从横向价格交易区间突破或跌破。

当价格达到顶峰并且尽管交易量巨大,但价格无法继续上涨时,价格会回撤并开始另一个横向交易区间。

当价格最终从横向交易区间跌破时,红色圆圈是卖空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此时价格跌破关键水平,价格迅速下降。

我们如何识别价格突破即将发生,以及在价格突破发生之后,我们如何验证突破?

比较交投和价格波动

你可以比较交易量和价格波动。在价格爆发或下跌之前,交易量和价格波动始终相对较低。一旦发生真正的突破,交易量和波动性将继续上升。

当这两个变量开始变小时,价格趋势有望很快停止,并可能预示着当前趋势的结束。

如果你是一个非常守纪律的交易者,并且采取好的买入和止损策略,那么突破交易是很好和低风险的交易方式之一。

突破交易最重要的事情以及常遇到的难题是,如何识别正在横向交易的股,在不久的将来会具有较高突破潜力的?

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将来可能会再讨论。

价格阻力是变相的获利助力,你明白吗?


 https://klse.i3investor.com/blogs/investment_advisory_mai/2021-03-25-story-h1542983203.jsp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