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ype something and hit enter

Pages

Singapore Investment


On

 
成功投资必须耐心等待

我业余时,替《阿弟说投资》telegram GROUP的会员,做经济周期分析,以及投资趋势的建议、谘询、教育、理財等等。
投资以长期趋势为主,根据趋势的判断哪类资产该买,哪类该卖?再配合适当的交易策略。
这些资产如:股票、债券、房产、黄金等。

目前出版教人如何step by step投資股票的書--《股票真智慧》

Wechat ID: pigboy1
Email: kongfaw.choo358@gmail.com
    
耐心是成功投资必须的条件,没有耐心,即使眼光正确,买对股票,你也守不住,特别是在股价起伏的情况下。

投资者最坏的习惯就是投资于自己不确定的东西,如果一个投资者只投资于自己能够理解的东西,并对自己的研究非常确定,那他就不会有那么大压力。远离压力是耐心所需要的,因为压力会破坏你的耐心。

投资要学会等待,只有对自己的研究“非常、非常、非常确定”时,再去投资。这样才能拥有平静淡然的心态去接受市场不理性的涨涨跌跌。

1906 年,利弗莫尔认为股市即将进入空头市场,在这个观念形成后,他就开始大力放空。但是市场在顶部反覆折腾,几次反弹-止损-再进场,几个来回后,在真正的崩跌来临前,他就已经耗尽了所有的资本,破产倒下了。他在空头市场中看淡后市,但他太快放空了,没有把握好时机。他的方向正确,但操作错误。他看对了行情,但却破产了。

利弗莫尔总结到,即使一个人在空头市场一开始,就正确无误地看淡后市,最好也要等到确定没有引擎回火的危险时,才开始大量放空所以,耐心等待是必须的。

有一段时间利弗莫尔对棉花强烈地看涨,并形成了明确意见,认为棉花即将出现一轮很大的涨势。但是,就像常常发生的那样,此时市场本身尚未准备好。然而,他一得出结论,当即一头扑进棉花市场。最初以市价买进2 万包,价格受到刺激稍做回升便很快回到原地,只得平仓;几天之后,该市场再度对他产生了吸引力。它在他脑子里挥之不去,他就是不能改变原先认为该市场即将形成大行情的念头。于是,他再次买进了20,000 包。历史重演。他买完后市场跌回到起点。于是他平掉了自己的头寸,其中最后一笔再次在最低价成交。如此在六周之内重复操作五次,每个来回的损失都在2.5 至3 万美元之间。结果不仅累计亏掉了20 万美元,更要命的是因此与100万美元的利润失之交臂。

在经过多次打击后,他一气之下向自己的经理人下令,让其在第二天将棉花行情报价去掉。他不想到时候禁不住诱惑,再多看棉花市场一眼。可就在他去掉棉花行情报价、对棉花市场完全失去兴趣的两天之后,市场开始上涨,并且上涨过程一直持续下去,直至涨幅达到500 点。在这轮异乎寻常的上涨行情中,中途仅仅出现过一次向下回落过程,幅度为40 点。

就这样,他失去了有史以来自己判断出的最具有吸引力、基础最牢靠的交易机会之一。对于这种令人郁闷的结局,他总结出了两个方面的基本原因。首先,没有充分耐心地等待价格行情的心理时刻,等时机成熟后再入市操作。事先他就判断,只有棉花的成交价上升到每磅12.5 美分,才说明它真正进入状态,将向还要高得多的价位进发。事与愿违,他不曾有那份自制力去等待。其想法是,一定要在棉花市场到达买入点之前很快额外多挣一点,因此在市场时机成熟之前就动手了。

结果,他不仅损失了大约20 万美元的真金白银,还丧失了1,00 万美元的盈利机会。按照本来的计划,他预拟在市场超越关键点之后分批聚集10 万包的筹码,这个计划早就刻在脑子里。如果照计而行,就不会错失从这轮行情盈利200 点左右的机会了。其次,仅仅因为自己判断失误,就纵容自己动怒,对棉花市场深恶痛绝,这种情绪和稳健的投机规程是不相调和的。他的损失完全是由于缺乏耐心造成的,没有耐心地等待恰当时机来支持自己预先形成的意见和计划。

利弗莫尔总结到,谨慎选择时机是绝对必要的,操之过急则代价惨重。

你要耐得住寂寞,如果对市场看不清,不妨出来休息一下。市场是浮躁的,太多的人在股市里投入了太多的精力去追逐各种短线获利的机会。成为其中的一员,难免会迷失方向。有时,手持现金作壁上观不失为一条良策。

--------------------------------------------------

股票基本面的《股票真智慧》、技术面的《图表趋势秘密》和经济分析的《经济周期投资》。

内容可浏览:https://ckfstock.blogspot.my/2018/02/adibooks-series.html

购卖mail: kongfaw.choo358@gmail.com

https://klse.i3investor.com/blogs/adi/2021-01-25-story-h1540152995.jsp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