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ype something and hit enter

Pages

Singapore Investment


On

聯儲局下定決心拉低通脹,7月份加息0.75%的機會仍然偏高,主要因為聯儲局相當強調中性利息,意思是利息與通脹拉近,一般來說利息稍微低過通脹,但現在的差距太遠,就算加息0.75%到2.25%,但通脹仍在8%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加入「止凡公海」TG channel,所有最新更新亦會收到通知】


市場更加關注9月或以後的加息,例如加幅會不會放緩變成0.5%?如果會,市場已經當作是好消息了。聯儲局強調美國勞動力需求仍然強勁,而勞動力供應仍然低迷,勞動參與率幾乎沒有變化。

鮑威爾認為美國經濟可以承受更加收緊的政策,最新通脹顯示美國需要加快加息步伐,但是也承認美國存在經濟衰退的可能性。聯儲局最希望經濟能夠軟著弱,醫師是以加息壓通脹,也不會導致經濟衰退。

可是回看過去幾十年的數據,每逢聯儲局開始加息壓通脹,衰退也是伴隨著來的,可見這是高難度動作。

關於需求與供應效應對於通脹的問題,聯儲局做了一個研究,現在的通脹主要是供應鏈瓶頸,佔大概二分一,而需求因素佔三分之一,其餘就是其他因素。

始終美國過去一年人工有顯著升幅,這是和其他國家有一定分別,美國由於勞動市場緊張,加人工的幅度甚至高過通脹,讓消費保持一定需求。美國過去兩年多以財政及貨幣政策,保住美國經濟,再加上疫情加速對科網的發展,也對美國經濟相當有利。

由供應鏈引起的通脹,跟由需求面引起的通脹,解決的時間是有分別的。據報美國樓市平均過去兩年升了約30%,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突然間原材料價格大升,可能因建築工人不夠,也可能是物流不順。同時市場利率變成零息,兼WORK FROM HOME比率大升,令到住宅需求明顯上升。

先撇除了DEMAND SIDE的因素影響,當作樓市一半升幅也是由供應不足引致,即是15%樓價升幅是由原材料或工人不足而引致的,你可不可以預期每兩年仍然可以因為這原因導致15%的上升?

如果建築成本以每一至兩年上升15%以上,便會有越來越多工人願意從事這行業,理論上建築工人的人工便會下調,因為多了勞工供應,或者從墨西哥或南美等不同地方無論合法還是非法,又增加了外勞。而且美國建築公司看到那麼好賺,也會盡量增加建築科技,取代一部分勞動力。

而最重要就是建材,如果全世界只有美國的建材價格顯著上升,很快全世界大部分的建材也會集中入口美國,在這樣情況之下,美國建材升幅不容易再每年顯著上升。隨着時間過去,市場機制會令到世界各地的供應自然作出一定的調整。

當建材那麼好景,業界會拼命地去生產,及想辦法改善物流。由SUPPLY引致的通脹,半年、一年、一年半、兩年,瓶頸始終也會突破及解決。去年年底左右運費其實下降了一段時間:但2月份突然爆發了戰爭,就引致運費再升了一波。

當運輸那麼好賺,業界便會加快維修、及製造多一點新船,人工上升,又唔會吸引更多人從事這個行業。由供應DRIVE的通脹是不容易拖很長的時間,時間及市場機制自然會發揮功效。

另一邊廂,理論上DEMAND DRIVE的通脹是可以持續很長時間,比如90年代的香港,樓價不斷上升,當時樓價升的原因是什麼呢?香港人的人工當時不斷顯著上升,這個與生產力上升及中國開放有很大的關係,支撐着樓價升幅。

美國也有很長的時間持續增長,也是跟生產力有很大關係或是科技進步了。由科技進步或生產力提高而引致的通脹是可以持續很久的,比如10~20年增長,當然現在大部份地方已經變成了成熟經濟體,不容易再出現持續的高增長。

由SUPPLY SIDE DRIVE的通脹,全世界供應鏈及生產鏈會慢慢ADJUST的,2~3年已經差唔多,但是DEMAND SIDE,如果是新的經濟體系比如近年的越南、印度,或是2000年開始的中國,卻真的是可以持續一段長時間,但只限少數國家在特定時間才有這個條件。

去年聯儲局賭輸了一件事,就是覺得SUPPLY SIDE很快會改善,但是最後發現了其實需要更多時間,還有今年意外地打仗,加劇了供應樽頸。聯儲局現在嘗試用加息壓大概佔三分一 DEMAND SIDE,而二分一的供應面透過時間慢慢改善,通脹最終其實也會回落,所以不用從去年的過分輕視,變成今年的過分擔心,否則便會變成持續判斷錯誤。

匯君每週國際財經大事完整分析(附中文字幕):https://youtu.be/crLVeaBeyRs




https://www.cpleung826.com/2022/07/blog-post_7.htm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