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ype something and hit enter

Pages

Singapore Investment


On


1)为什么看了很多基本面的书,很多关于巴菲特的书,却还是买股不赚钱?

2)为什么一个人踏入股市十几二十年,也一样认为股市是高风险,不鼓励年轻人投资?

3)也有人读了冷眼的书,还不停学习专研年报,statement。他想要修炼到看看数字,就能知道公司是否有价值。。。可在读完很多书,他还找着想要的功力。

昨晚秉着一种日行一善,决定尽量点醒对方已经把简单投资变成复杂化。

简单投资法不是最好,却是蛮实用,也有前辈就是靠选择啊妈都知道是好的上市公司来买,长期投资。

又在长期投资时,发现管理层真的很棒。从而明白,原来管理层的能力,诚信决定一切。所以,他开始从好管理层延伸,去买管理层一直很棒的其它公司。

前辈财务自由多年,就靠这个方法,长期投资啊妈都知道是好上市公司,完全没有跑去专研太多数字,就只是注意公司的业务成长表现。

这个过程,他也不是完全没有亏过。他一样曾经买过基本面变差的公司股票,一样遇过公司老板硬低价收购小股东股票的无可奈何事,而选择亏本卖。

我们的投资资本不是one lump sum,对于买一家公司是否值得要投入更多资本,都是在一边持有,一边观察做决定。

遇到好的,一直做到业绩步步高升,还增加派股息的,就逐步增持。

好比你买Public Bank, 当年看股价RM7,现在呢?

当你在RM7买了Public Bank,持有越久, 看到公司一直交出业绩上涨的成绩单出来,让你很满意,于是还逐步加码。

就算成本股价拉高到RM14,扣了多年的股息,对比现在股价,还是赚而不亏。

这一切是要长期持有好公司,就算买贵了,也有朝一日能够反败为胜的例子。

理财投资一定要先学会理财,再学投资。

掌握理财功夫,每个月定期把没有花出去的闲钱用来买股收股息。

多年后,股息收入超越工作收入,而且也因为啊妈都知道的好公司业务稳定成长,让前辈的资本增值非常丰收。

这些绝不是三天,两天盯住股价换取回来,而是秉着一年年的投资好资产,十多年过去,换取越来越有钱收获。

回到前面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看了很多基本面的书,很多关于巴菲特的书,却还是买股不赚钱?

你是否确定自己选择的公司业务具备成长因素?就是公司有能力交出每股盈利上升的成绩出来?

如果不会看,就看公司过去三年的业务和业绩表现,再重问自己未来三年,这家公司业务是否具备成长性?

年报不只是看那些数字,里面有提及公司现在与未来一年的计划。

除了读年报,更要懂得留意该公司的业务进展新闻。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一个人踏入股市十几二十年,会认为股市是高风险,还不鼓励年轻人涉及?

皆因他十几二十年都在投机,好比赌徒一直在赌场赢少输多,长期习惯随市摇摆。

就是人人恐慌,他把机会当危机,跟着丢票,完全把股票当手握扑克牌,还完全不会自我检讨。。

以上这种人投机多年,病态严重却不自知。

投资心态一日摆不正,难以复原。

至于第三个问题,其实我们要当投资家?还是会计师?

当老板与会计师一起从事同一门生意,到底谁的成功率比较大?

是精于计算的会计师,还是老板?

昨天,我在面子书写下的几句话;

生意人为什么能够成为生意人?

其实生意人也是普通人,就只是大家的习惯有些不同,选择不同,命运也不同。

生意人懂得在生活中,去观察别人看不到的商机。

当一大班人坐在茶室喝茶吹水,聊有的没的,唯独生意人懂得观察人潮,观察人们喜欢喝些什么,不喜欢喝些什么,从中找出商机。

其实,也不是大家观察不到商机。

当中还有一些差别就是有些人发现了商机,不怕风险,就起步去做。

有些人看到商机,算成本,算风险,算成功率,算失败率,算到最后,继续在算。

当看到人家失败,就庆幸自己没有做。

当看到人家成功,却没有注意到人家在背后付出多少汗水才做成的。然后,就酸酸的说,我早就看到该商机。。。

读得明白就明白,读不明白,等多一点历练,就慢慢明白。

股票投资只需要加减乘除的基本数学技能就足够,而一个人要如何做到在股市少亏多赚?

好比创业,要不停去尝试,做错了就检讨,亏本当买经验,更要懂得摄取失败经验,好让以后减少犯错的机率。

同样的,也有人问如何做到心中有股没有股价?心情不会为股价下跌而波动?

你会股价下跌而受影响,皆因缺乏历练。

等你亲身经历几次股市波动,曾经看过一些好公司在大势下跌而股价下跌,等要卖的人都卖了,公司继续正常做业务,交出来的业绩继续有成长,股价又慢慢恢复过来,你就培养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能力,看到好公司股价下跌,眼睛会发亮。



本部落格一切言论和资料纯粹是我本人个人的参考记录, 绝无任何买卖建议. 任何人因看此部落格的文章而造成任何投资损失, 恕不负责.



http://yy-mylifediary.blogspot.my/2016/05/blog-post_8.htm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