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ype something and hit enter

Pages

Singapore Investment


On


本篇文章太經典,是 Harvard Business Review《哈佛商業評論》創刊以來重印次數最多的文章之一。作者就是管理學大師Peter Drucker。該文首次發表於1999年,當年,Uniqlo柳井正看到這篇文章,驚為天人,奉為神明,在其自傳及文章中提了又提,差一些要供奉在靖國神社。

原標題 Managing Oneself,下有刪節。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充滿著前所未有的機會:如果你有雄心,又聰明,不乏智慧,那麼不管你從何處起步,你都可以登上事業的頂峰。

不過,有了機會,也就有了責任。今天的公司並不怎麼管員工的職業發展;實際上,知識工作者必須成為自己的CEO。你應該在公司中開闢自己的天地,知道何時改變發展道路,並在可能長達50年的職業生涯中不斷努力、幹出實績。

要做好這些事情,你首先要對自己有深刻的認識,不僅清楚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也知道自己是怎樣學習新知識和與別人共事的,並且還明白自己的價值觀是什麼、自己又能在哪些方面做出最大貢獻。

因為只有當所有工作都從自己的長處著眼,你才能真正做到卓爾不群。 

歷史上的偉人:拿破崙、達芬奇、莫扎特、都很善於自我管理。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們成為偉人的原因。不過,他們屬於不可多得的奇才,不但有 著不同於死蠢常人的天資,而且天生就會管理自己,因而才取得了不同于常人的成就。而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甚至包括那些還算有點天賦的蠢人,都不得不通過學 習來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

1.      我的長處是什麼What Are My Strengths?
多數人都以為他們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其實不然,更多的情況是,人們只知道自己不擅長什麼,即便是在這一點上,人們也往往認識不清。

然而,一個人要有所作為,只能靠發揮自己的長處,而如果從事自己不太擅長的工作是無法取得成就的,更不用說那些自己根本幹不了的事情了。

以前的人沒有什麼必要去瞭解自己的長處,因為一個人的出身就決定了他一生的地位和職業:農民的兒子也會當農民,工匠的女兒會嫁給另一個工匠等。但是,現在人們有了選擇。我們需要知己所長,才能知己所屬。

發現自己的長處是你需要知道的最重要的事情。在採用這種方法之後,你就能知道,自己正在做(或沒有做)的哪些事情會讓你的長處無法發揮出 來。發現任何由於恃才傲物而造成的偏見和無知,並且加以克服。有太多的人,尤其是那些專業人士,往往對其他領域的知識不屑一顧,或者認為聰明就可取代知 識。

例如,一位Marketer人員可能發現自己美妙的計畫最終落空,原因是他沒有把計畫貫徹到底。同那些才華橫溢的人一樣,他也相信好的創意能夠移動大山。但是,真正移山的是推土機,創意只不過是為推土機指引方向,讓它知道該到何處掘土。

這位Marketer必須意識到不是計畫做好就大功告成,接下來還得找人執行計畫,並向他們解釋計畫,在付諸行動前須做出及時的調整和修改,最後要決定何時中止計畫。

禮貌,其實也很簡單,無非是說聲「請」和「謝謝」,記住別人的名字,或問候對方老母這樣的小事,但就是這種不起眼的細節,使得兩個人能夠融洽相處,不管他們彼此之間是否有好感。

許多聰明人,尤其是聰明的年輕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表明某個人只要一遇到需要別人合作的事就屢屢失敗,那麼很可能就意味著這個人的舉止不大得體,也就是冇禮貌。

2.      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樣的How Do I Perform?
令人驚訝的是,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平時是怎樣把事情給做成的。實際上,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不同人有著不同的工作方式和表現。許多人不是以他們習慣的方式工作,這當然就容易造成無所作為。

對於知識工作者來說,「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樣的?」可能比「我的長處是什麼?」這個問題更加重要。 

同一個人的長處一樣,一個人的工作方式也是獨一無二的。這由人的個性決定。不管個性是先天決定的,還是後天培養的,它肯定是早在一個人進入職場前就形成了。正如一個人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是既定的一樣,一個人的工作方式也基本固定,它可以略微有所調整,但是不可能完全改變——當然也不會輕易改變。

而且就像人們從事自己最拿手的工作容易做出成績一樣,他們要是採取了自己最擅長的工作方式也容易取得成就。



通常,幾個常見的個性特徵就決定了一個人的工作方式。 首先,你屬於讀者型,還是聽者型?(未完
)

http://oldjimpacific.blogspot.my/2016/07/blog-post_24.htm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