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ype something and hit enter

Pages

Singapore Investment


On

 女人,一定不可以窮(完結篇)

人生最大的痛苦,往往來源於知道得太多,而做到得太少。

早在青春期,妳應該知道,穿Moncler、Gucci的才似番個人、穿Uniqlo、Forever 21似下人。然而奮鬥幾年,發現自己仍然買不起Hermes。抓住這種心理,猶太人為妳量身定做了一個名詞:Affordable Luxury。

雖然買不起樓,但知道可以分期12個月買一部 iPhone X、24個月買 Daytona。買不起Canadian Goose,但可以買一款仿大牌、Tory Burch、Michael Kors、Coach,靠消費累積起模糊的身份象徵,偶爾自嘲,時刻準備躋身中產。

然而,入場券早已更新換代,全美最頂尖的1%已不再愛買奢侈品,除了中東佬、穆斯林、蝗蟲大媽,那他們把錢花在什麼地方上了呢?

教育。

美國收入前1%的人在教育上的投入,數額佔家庭年收入的6%,比起20年前增加了3.5倍;而普通中產在教育上的開銷則基本沒有增長,只佔家庭年收入的1%。

索羅斯舊拍檔Jim Rogers的兩個囡囡說起中文來,字正腔圓,音調準確,最讓人O咀的是還有標準的Anchor腔。

Jim Rogers為了讓女兒練習中文,甚至不惜舉家搬到新加Bore。這些精英家庭洞悉世界發展局勢,早早就為孩子日後的發展打下教育基礎,以此來維繫自己下三代的社會地位,用自己的努力,封殺掉其他階層的上升通道。

有錢人比你想象中更努力。

人們不發自內心相信的事情不會去做,有時口頭上我們知道有些東西很好,但不會去做,是因為發自內心並不會這麼覺得。比如讀書和瞓覺,發自內心地妳肯定覺得睡覺更舒服,所以才會把書放埋一旁。


所以有錢人,高收入家庭、有計劃地、積澱培養孩子。我見過許多家長,把孩子送到補習機構,卻只有一句囑託:麻煩補習天王幫我們看好孩子,實在太忙,實在沒空管。花幾萬元把孩子送進暑期營,卻更像是給他們找了個托兒所。同樣的年紀,別人的父母已經為他們鋪下了不一樣的人生路。家庭教育的投資,不僅要花費金錢,更要付出心力。

彈指四十年。

1978年,內地人均GDP為153美元,香港為3924美元,香港是內地的26倍。2016年,這個差距縮小到不到6倍。2017年,深圳經濟總量有望超過香港。

2017年,每34個香港人中有一個可投資資產1000萬元以上的高淨值人士,北京城已經達到83個。

強國之所以經濟的持續成長,財富大爆炸,如果只能選擇一個理由去解釋,我會選擇 ---- 奮鬥。而香港,偏偏缺少了這股氣。

如果妳現在有一蚊,投資一年的回報率是r,那麼n年後,這一蚊的價值會變為(1+r)^n。這其實是一個重要大不會被多數人重視的基本增值模型。投資的重點在於n的力量,而投機則是利用r。

投資和投機的區別在於,投資勝率相對更大,但回報期會更長,通常運用複息的力量實現財富的增長。而投機則反過來,以犧牲一定的勝率,來實現回報期的縮短。

前面幾個章回的邏輯自然延伸,要獲得高收入,擺脫低端,就需要跳出一般人的思維,從而跳出競爭的紅海奮鬥。一般人的思維里,最重要的是放棄自己能創造的價值,來對冲風險,從而實現穩定的生活。

如果永遠只在一般人努力的範疇里努力,那麼妳的努力的結果一定會被競爭拉平到平均水平,永遠也不可能實現財務自由,甚至連基本的生存自由都難解決。

有多少人能不靠父母不靠貸款自己買樓呢?

只有你跳出這片On 9努力的紅海,開闢一個只有少數人涉足的藍海,才可能真正取得大部分人都無法獲取的回報。這種回報,是對妳承擔風險的溢價補償。如果貪圖安逸,生性保守,那你最好趁早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供書教學算了吧。

知道得少一點,像個傻婆一樣也可過一輩子,這也是非常幸福的。如果妳知道了很多,就去盡最大可能把它們做到,也像個儍婆一樣去行動,去把知道的想要的變成現實。千萬不要做夾在中間,故作矯情犯,看看那個三條七,雙目無神,眼神游離,左看右看不是人。


認識到價值分配的優先次序,以及不同的投資邏輯,是實現女人升Cup的第一步。只有思維做好準備,並從心底說服自己接受這些思維,才可能踏出行動的腳步。準備好比Dr.乜、Dr.物、怪醫秦博士拮妳塊面、拮妳個波。

所謂的行動,就是要提高自己的風險意識,開始嘗試做一些冒險的嘗試。第一,嘴上說什麼不重要,身體往往最誠實。認知和行為,比想象中的要一致。二是具備風險對冲的能力,也就是控制風險和承擔冒險後果的能力。買隻八十倍馬,就預咗輸曬。

冒險不等於冒失,更不等於莽撞。它實際上是一整套關於風險的評估、規避和承擔等行為的系統。當然,當中也包括追求賠率正確,承擔概率損失的勇氣和決心。

提到風險,人們情不自禁地就會想到StartUp創業,或者投資高風險衍生產品,類似「如何在畢業後迅速賺到100萬」。其他金融資產,如股票、期貨、外匯等。無論哪種型模式,我認為它們都是基於風險視角下對未來的投資,並非一定是投機。

對打工仔而言,往往其投入的要素是優先級最低的勞動,所以其在價值(收入)分配當中,處於分配鏈的末端。投資分配的要素按照優先級排序是:風險>資本>勞動。

最後才是勞動。

現代金融學里一個核心理念是,資本資產的定價繞不開風險這一要素,或者說資產的定價,就是對風險的定價。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成果之一的CAPM模型就是講述資本資產的定價,取決於它同整體市場的聯動性(風險大小,行業裏叫beta)。簡單來說,在金融市場里,剔除了風險,就沒有了交易,也就沒有了資產的價值。

這也是為什麼在VC,絕對收益最高的是成功的Angel Investment,MIH對騰訊的投資,3200萬美元變為現在近600億美金,回報2000倍,這一成績全球投資界至今無人能及。這是對風險是價值分配的第一優先要素的最好例證。

不承擔風險,是不可能獲得高回報的。同樣地,成功的創業者後續獲得的一系列財富,也屬於利用其承擔的風險,參與對價值的分配。

第二個要素是資本。

資本這一要素和風險往往是聯接在一起的,但有時也可以是分離的。例如利用信息不對稱進行套利的資本,或者在預期收益大概率確定時投入的資本,如在Pre-IPO進入的資金。

事實上,從沒有一個時代能讓所有人活得舒展,一定會有不適應這種時代模式的少數人會犧牲,甚至讓多數人互有得失。

歷史能讓我們看到人類的多樣性:生命的意義不只是依附在賺錢多少,成功與否,對社會有沒有即可兌現利益的貢獻度上的。換來的是,社會底層不能夠過有尊嚴的生活,是因為這些低端人口,在這個時代被認為價值不高;文青等同廢青,成為被嘲諷的對象;書生、傳媒、文字工作者是為百無一用。

所謂的「有價值」不過是被某一個時空的結果而定型的,但隨著社會運動的繼續變動,隨時都有可能被擠成泡沫而出局。看看那張UBS Trading Floor的照片,是經典。




人世間太多霧霾,來自強大的外部社交媒體騷擾和來自內心的猶豫不定,都造就了一批時代病人。有時候我們自以為有了一些資歷,就以為看得清世界了,就沒有大霧擋在眼前了,不過是因為我們把大霧穿在了身上。

世界的運行規則並不是獎罰分明;熱衷於經營人脈改變人生的,後來發現人脈不過是勢均力敵的人之間的遊戲。所有的時代噪音,會叫妳別做這個別做那個,這並不是一個好的時代,也不會成就一個更好的妳。

一個更好的妳是,人生篇章總是可以完整自由地去書寫,不用被時代打斷,被自己內心的焦慮打斷。女人的覺醒,是在於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無窮無盡的創造。一個更好的時代是,幫助人們去促成這件事,而不是把人們都拉扯變形,滄海一粟。

不管對風險是什麼樣的態度,都要明白前面提到的一個事實:口袋窮比不上心窮。(全文完)


註:聖誕之前老占同學仔應該收到關於Nvidia的電郵,這是人類第一隻AI股,這份 Treats and Candies滿意啦。



http://oldjimpacific.blogspot.my/2018/01/blog-post_3.htm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