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ype something and hit enter

Pages

Singapore Investment


On


假大师真诈骗 散户投资宜防陷阱

散户回来了!“待宰的羔羊”回来了!

一直以来,散户都被视为待宰的羔羊,因为散户总是喜欢竖着耳朵收风,希望听点内幕消息赚快钱,但最终却惨被牵着鼻子走,变成了待宰的羔羊。看准散户的弱点,最近有不法分子开始冒用投资大师旗号招摇撞骗,骗取散户的信任和金钱,令人人自危。

到底这些不法分子打算用什么方法诓骗散户?散户又该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才能避免掉入投资陷阱呢?
假冒投资大师
邀目标进群组

《投资致富》在上周接获锺观涛(也是SJ证券资深经纪吴继宗)投报,称有老千集团盗用他的名义在脸书登广告招生,甚至是开设通讯应用程序——WhatsApp群组吸收股民,打着免费上网课的噱头,实则意图不轨。

“除了我之外,冷眼(冯时能)、官有缘、资本投资(ICAP,5108,主板封闭式基金组)创办人兼董事经理陈鼎武、骆敏源等大师也先后中招,希望能揭露此事,以免股民上当。”
“股票投资群组”
创立时间短

在取得几个假冒大师的群组链接后,记者决定入群去了解这些“股票投资群组”如何运作,并一步步赢得股民信任,最后达成诓骗的目标。

在加入“假”官有缘、冷眼和吴继宗投资群后,发现这些群组创立的时间都很短,仅有2至4个月时间,且多数群里仅有2至3“管理员”可以发言,且不设任何问答环节,群友有什么问题请私聊,为一对一诓骗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如果细看群组内容,你还会发现不少管理员电话号码均来自中国香港或其他外国地区,似乎是一起跨国犯罪活动。这些群主多在晚上才出来活动,往往以当天马股表现作为开场白,接着吹嘘自己看股的功力有多深厚,有学员为此向他道谢之类的赞美之词,最后再开班授课,向群友讲解股票投资的误区等投资知识。

若非记者从一开始就知道这完全是个局,并一次加入多个群组,一般人绝对无法察觉出这些群组有什么不对劲。以单一群组来看,群组的讯息看起来没有丝毫不妥,但同样的内容在2名投资大师的群内按顺序,且一字不差地发布,那就有点奇怪了吧。
授课内容各处摘抄

为掌握这些大师授课内容出处,记者对各个内容进行搜寻,发现有出自中国华夏未来资本创办人刘文动的专访、股神巴菲特老友兼波克夏副董事的孟格(Charlie Munger)语录,甚至是本报每日股市走势报道。

更神奇的是,接受英文教育的官有缘,居然在群组发布中文内容,某日发布的投资心得也是出自2篇冷眼的专栏,当有股民对群主身分提出怀疑时,“官有缘”居然毫无反应,继续发布投资心得,仿佛是机器人在幕后作业般,让人看了啼笑皆非。
10%佣金
保证回酬至少40%

为了掌握这些大师诈骗的路数,记者决定和假“锺观涛”私聊。记者先以“事业繁忙,没空紧追群里消息”为由,询问群主上课收费,结果发现原来群主在群里是“免费”分享心得,但若要跟随指示操作股票,则需以收益的10%作为回报。

那么,我们付出的10%“佣金”,可以换来多少回酬呢?最低投资又是多少呢?

群主说:“我不能说每一只股都能赚钱,我按照一个季度来结算,至少能保证你有40%以上的回酬。至于最低投资,没有要求,你可以自行安排。”
比公积金派息率高8倍

雇员公积金局(EPF)去年派息率为5.2%,这名高能大师能创造40%以上回酬,几乎是公积金局的8倍,到底得去哪里才能赚到这么高的回酬?

他表示,自己现在是哪个市场好就做哪个市场,按照目前的疫苗进度来看,要做到全民免疫至少要到年底,因此10月开是会偏向马股,现在主要偏向美国和中国市场,还要求记者开通国际交易权限即可开始。

接下来的剧情走向如何,心水清的读者肯定知道。为了让好不容易上钓的“猎物”放松警戒,“假大师”肯定会让股民在跟买初期尝到点点甜头,以为接下来的“唱高散货”的骗局布局。

要开展“唱高散货”,第一步会在低位买入一些容易操控的低市值或低流通量的股票,甚至是跟买者毫不熟悉的外国股市股票,当股价逐步攀升的时候,他们就会透过社交媒体大力推介这些股票,甚至是集资买股,务求在短时间内制造大量需求,令股价继续上升,为他们创造在高位散货的机会。

一旦股民买入这些股票,他们就会趁机套利出场,一旦他们全数抛售,这些股票就会大跌,股民到时就损失惨重,等到他们想找群组负责人时,群组已经解散了,让他们求助无门。

目前,这几个群组至少都有上百名成员,若诈骗得逞率为10%,意味着至少有几十,甚至是上百名股民的利益受到损害。
疫下诈骗案趋增

疫情让许多民众有了更多时间投资,也大大提高了掉落诈骗陷阱的机会,上述投资陷进只是幸运被揭发的冰山一角。

证券监督委员会表示,2020年投资者对未授权活动和诈骗投诉和询问量大增158%和123%,而上升趋势仍延续至今年,情况令人忧心。

证监会数据显示,去年接获投诉和询问达到548宗和1251宗,较2019年的212和561宗显著增长158%和123%,其中诈骗、未经许可投资建议和未注册的数字资产平台为3大投诉和询问重点。

“叫人忧虑的是,今年首季诈骗案投报持续增长,并未出现下跌趋势。

截至今年首季,证监会已接获215宗投诉,几乎是去年全年的40%。这主要是去年疫情开始后,许多投资者宅在家里为许多诈骗分子提供有机可乘的机会。

同时,低迷的定期存款利率也促使更多投资者转向寻找高回酬投资机会,从而更容易跌入诈骗陷阱。

证监会的数据已经非常吓人,若加上警方的数据,简直叫人傻眼。根据大马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MCMC),去年大马警方共接获6003宗电话诈欺投报,损失达2亿8730万1040令吉,较2019年的5725宗,以及2亿5458万6211令吉损失高出不少。

截至今年3月24日,警方接获的电话诈欺投报已达1392宗,损失达3819万8730令吉。
有“需求”有“供应”
防不胜防

诈骗案之所以一再发生,最简单的答案就是“需求”。全球股市在疫情期急速上涨,就连睽违已久的散户也大举入市,当市场对“消息”需求大增时,自然会吸引不法分子想扮演供应方,透过提供假消息从中获利。

证券监督委员会2020年报指出,与许多国家一样,马股去年也出现散户投资者异常增多的趋势。

证监会透过检测8月逾1万9000个活跃中央存票系统(CDS)户头,来深度剖析这波散户回归潮流,发现其中1万4118个为散户持有。我们发现这些户头有83%投资于股价50仙或以下股票,当中75%对创业板和新兴股项(Fledgling Stocks)最感兴趣。”

以股项组别来看,工业产品服务组及科技组是散户的首选股项,共有56%散户交易来自这两个组别。

证监会指出,共有87%的活跃散户户头是在2020年之前开设,当中有75%的户头持有人年龄低于40岁,而40至60岁的散户群体占据了散户总交易量约50%。
散户3心态
易成“猎物”

散户大举涌向市场,喜的是资金市场将变得更为热络,但忧的是资金市场可能从此多纷扰。

诈骗分子为何喜欢从散户下手?一句话解答,那就是柿子挑软的吃。作为整个资金市场最弱势的一群,散户与生俱来的致命心态和弱点,正是让诈骗分子有机可乘关键。
一、散户想赚快钱心理

作为一个投资者,不管是投资什么,终极目标都是获利。不过,散户论财力、实力,甚至是持久力都不是机构投资者等大户的对手,因此他们想要与大户抗衡,非常需要消息在市场上快买快卖赚快钱。

更重要的是,散户的“羊群效应”特征也非常明显,涨跌都非理性,容易大起大落,而这也为诈骗分子提供机会,透过释出假消息,甚至是利用无法让人抗拒的超高回酬率让散户对项目盈利前景充满想象。

证监会调查发现,接近40%的投资者放眼年均24至31%回酬率,这几乎是雇员公积金局(EPF)去年5.2%派息率的5倍以上,如此不切实际的投资回酬期望很容易坠入诈骗陷阱。
二、散户知识不足

与外国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相比,散户可以接收信息的管道原本就不多。若是新手投资者,投资知识更往往不足,对一般投资产品,甚至是要避开什么投资陷阱都不太了解,非常容易被假消息影响,做出错误的投资决定。

除了接收管道不足外,散户投资者想要确认投资信息的真伪和可靠性也不容易。

信息数据和辨识能力的不对称,让他们往往获取到最真实的数据,而证监会调查显示,2019和2020年调查中仅有13%和8%投资者有能力正确辨识资金市场产品就是最佳证明。
三、散户势单力薄

散户资金不多,许多更是研究、选股到操盘统统自己来,加上信息接收滞后,往往成为机构嗷嗷待割的韭菜。

更糟的是,散户资源少,往往在出事时,很少会应用完备的法律应对机制,因为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成本很大,单凭一己之力根本很难与公司进行长时间对抗。
多管齐下
提高投资者意识

诈骗案层出不穷,若没有及时处理,恐怕会搞到市场人心惶惶,投资者信心受挫。为此,《投资致富》特意联系证监会,证监会坦言有察觉到“克隆骗案”(Clone Scam)增多的趋势,也严正看待投资诈骗案攀升趋势。

“因此,我们已经多管齐下来提高投资者意识,包括每日在社交平台更新讯息、举行虚拟InvestSmart活动及每月举行针对银发族的“数字素养”(Digital Literacy)活动来帮助他们在数字世界做出明确投资决定。”
多数通过WhatsApp脸书诈骗

证监会数据显示,当前诈骗手段和趋势,主要分为“世上没有这样好的事”(Too Good To BeTrue)及透过假冒上市公司名称和标志等方式进行欺诈行为的克隆公司(Clone Firm)骗局2大类,且多数诈骗案都是透过链接WhatsApp号码或假网页的脸书广告进行。

“因此,证监会奉劝投资者对社交媒体平台出现的投资机会抱持警戒。”

同时,证监会建议投资者有任何疑问时,可以前往全国警察商业罪案调查组设置的“Semak Mule”应用程式和网页来鉴定诈骗分子使用的户头,并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前查阅证监会的投资者警惕名单。

“投资者只能透过获证监批准为受认可市场运营商进行交易,若与无牌或未注册实体或个人进行交易的投资者将不受大马证券法的保护,同时也将面临欺诈和洗钱等风险。”

该会表示,若公众发现任何可疑网站,收到未经请求的电话或电子邮件提供未经授权的投资计划,尤其是那些回酬率高、风险很小或是没有风险的计划应该与之联络。

此外,证监会持续打击无牌活动,包括在去年新增134笔投资者警惕名单,与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联手封闭78个网站、向本地机构/外国管辖单位通报92宗案件。

截至今年首季,证监会已新增74笔投资者警惕名单,并封闭61个网站。
8招免坠投资陷阱

诈骗分子越来越多,手法也越来越多元,如果只仰赖监管单位出手解决,难度未免太高,不如从提高自己警觉心做起更好。

为提高民众警觉心,国家银行和证监会推出防骗公式“T.I.P.U”,即T:Tidak Akan Rugi(不会亏损)、I:Indah Khabar Dari Rupa(传言比现实更好)、P:PeluangHanya Sekali(只有一次机会)及U:Untung Besar(丰厚利润),呼吁民众牢记有关公式,以避免掉入骗局。

单有口诀还不够,证监会还向民众传授8大招来避免民众坠入诈骗陷阱:一、只与和证监会注册或许可的个人/实体打交道;二、提问和要求提供重要信息——诈骗者往往相信多数人在做出投资决策前,都不会要求正确的信息,因此确保在投资前了解与你打交道的人、公司幕后人士和产品或服务;三、在向任何个人或公司投资/存入任何款项之前,请咨询相关当局。你可以向证监会、国行、国内贸易及消费人事务部、大马网络安全机构、大马公司委员会和其他机构查询;四、不要迫于压力或仓促做出投资决定。在花钱之前,给自己时间做研究和了解相关产品的更多信息;五、对任何非书面投资机会持怀疑态度。索取相关产品和公司文件,以确定所提供投资机会的合法性;六、谨防互联网投资。随着网络诈骗增多,你需要对社交媒体平台的广告格外警惕;七、保护你的个人信息(大马卡号码、地址、银行详细信息、现有投资详细信息等);八、如果已经进行投资,请保留与你投资相关的所有文件及你与你打交道的人和相关公司通信的副本。

结语

防人之心不可无,你若贪心,陷阱自来。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不是“圈套”,就是“陷阱”,因此投资者要坚守理性投资的心态,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前,请务必审慎再审慎,同时采取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免遭诈骗,否则辛苦钱可能一去不复返。

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2498257.html

Back to Top